牵挂

2011-11-26

     六月十三日,是急诊科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翘首以盼的日子,因为党支部决定于当天开展党日活动。天气一改往日的阴雨连绵,我早早就被清晨的亮光唤醒了,怀着些许的期待,又揣着一丝担忧,我赶往车库与同事们集合。我们要去的地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党日活动选择前往那儿,是因为那儿有着我们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的一份牵挂。
     上午八时,我们的车开动了。在车上,荆小莉书记就党日活动的内容做了简单的介绍。谈到在福利院生活的主要是残障儿童、孤儿等时,她的语气不免带些沉重,脸上也有些严肃,我的心潮也不由地随之而起伏。
     时间追溯到两个月以前。自今年4月份以来,陆续有4名婴幼儿被遗弃在医院里,当班的保安发现后,第一时间送到急诊科来。她们当中最小的仅有两个月大,最大的也不过两岁,有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有的则有脑瘫,来的时候都有严重的肺炎,并伴有高热,先天心的小儿还不时发生心衰。按照规定,急症及高热没缓解之前是不能送往福利院的,所以只能放在急诊观察区里治疗。由于急诊科的工作繁忙,当她们送来时,大家心里真是千万个不愿意。但是尽管如此,她们在这儿的那些天,急诊科的每一个成员,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工人都给予了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管有时我们会烦她们不合时宜的哭闹,为她们的哭闹声吵到病人休息而不知如何是好;尽管她们的吃喝拉撒我们都要亲力亲为,让好多未婚姑娘可是有些不知所措;尽管她们的病情时有变化,让我们的神经时刻紧绷着。但是,相处一段时间后,当她们要被送往福利院的时候,大家对她们的离去又有些不舍。她们走了,从此也带走了我们的一份牵挂。据统计,每年我院急诊科都要接收大约20名弃婴(孩),经过治疗后送往福利院。去到那儿,她们的生活环境如何呢?吃得好吗?穿得暖吗?……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相对于同龄人来说,福利院的小孩生活得并不幸福,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我们有太多的疑问,我们要找寻她们,看望她们,了解她们的生存状态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经过大约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它依山而落,放眼望去,满眼的翠绿,空气也特别的清新怡人。张晨辉副院长接待了我们一行。他先向我们介绍了福利院的情况,使我们对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它成立于1983年,全院占地面积5.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设有床位1000张。现有干部职工315名,医、护、教等专业技术人员共102名。该福利院是以收养广州市区失去双亲,又没有定扶养人的孤儿和被父母遗弃的婴幼儿、儿童以及难以完全康复的智残、肢残和其他重残儿童为主,接受家庭托养的残疾儿童为辅,为残疾青少年、孤儿进行“养、治、教”管理、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接着,他带领我们参观康复中心和主要用于医疗作用的富力慈善楼。在院内的小道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小朋友在阿姨的带领下走过,她们的脸上带着天真友善的笑容,如果您不细心观察,很难发觉她们的残障之处。经过她们的教室,也会听得欢乐的笑声和欢快的鼓掌声,阿姨们耐心地和她们玩耍,身体力行地带领她们进行肢体的康复训练。在病房里,她们更是得到了悉心的照顾。看到她们生活得快乐无忧,我们每个人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容,也深深地体会到党和政府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关怀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参观完后,我们和部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对当今社会福利事业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廖主任、王主任、荆书记和黄护长更是表达了急诊科想为社会福利事业献一份力的愿望,还捐献了一些财物。
     福利院之行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接受到了一次爱的教育。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容,我感觉到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的付出是值得的。对于每一个生命,无论其是残缺的还是完整的,付出关爱是医务工作者的天性使然,而这种关爱又像接力棒一样从我们这儿传递到福利院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福利院的孩子们长大后,或许有一小部分会心存被人遗弃的怨恨,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他们都会心存对整个社会的感激。我不由地感激我的职业,它让我拥有其他人难得的机会去付出关爱,去点燃社会上每一个人心底爱的星星之火。我相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上就会更美好,即使是残缺的身体,心灵也一定是完整而健康的。